行業(yè)新聞
當前位置: 首頁 > 快學堂動態(tài) > 行業(yè)新聞 >
幼小銜接,孩子和家長準備好了嗎?
在幼小銜接階段,應重點培養(yǎng)哪些學習習慣呢?,你和孩子都準備好了嗎?孩子會哭著進小學嗎?孩子應付不了學習怎么辦?一位老師和專家,告訴家長和寶貝上學應做好哪些準備。
【學習準備篇】用“請你轉(zhuǎn)告”的方式讓孩子學會聽
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孩子提高學習效率,感受學習樂趣。很多家長關心,在幼小銜接期間,應重點培養(yǎng)哪些學習習慣呢?
不少一線老師認為,首當其沖的就是傾聽的能力。“有些孩子講起話來滔滔不絕,但從來靜不下心聽別人說話,坐五分鐘就東張西望。這對以后課堂學習很不利。 ”武寧路小學林琳老師說。
那如何培養(yǎng)孩子“會聽”呢?靜安區(qū)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常務副主任陳小文建議,首先要重視培養(yǎng)“聽”的禮儀,在家里,要求孩子做到誰和他說話就注視著誰,并保持目光的接觸,不要東張西望,不隨意打斷說話者,把話全部聽完再說話。這個要求可以告訴全體家庭成員,共同做好監(jiān)督工作。
其次,當孩子對你說話時,別隨意打斷,更不能表現(xiàn)得心不在焉,當孩子說完話,要及時給予反饋,而不能只用“嗯”、“啊”敷衍,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說的內(nèi)容是感興趣的,是有呼應的。
再次,在日常交流中,培養(yǎng)孩子聽的本領。日常交流可以提供眾多提高“聽”能力的機會,用“請你轉(zhuǎn)告”的方法訓練孩子把你的話準確無誤地轉(zhuǎn)告給其他的家庭成員。
共建一座屬于孩子的圖書館
除了培養(yǎng)傾聽能力外,幫助孩子養(yǎng)成閱讀習慣,可能是孩子入學時,家長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之一。 “每天最好能保持半小時的閱讀量,以圖畫書為主,文字要少而精,同時試著讓孩子自己編小故事,培養(yǎng)孩子思維能力,對語文學習也很有幫助。 ”林琳老師說。
不少家長在幼小銜接期間存在一種認識誤區(qū)重識字忽視閱讀。 “與其家長刻意地教孩子大量機械地認識生字,對于大多數(shù)孩子而言,這樣的學習是枯燥乏味的,會影響到學習語文的興趣。”盧灣一中心小學鄧老師表示,如果能夠從閱讀入手,圖文并茂的各種低幼讀物,更能吸引孩子的興趣,而家長可以在生活中時時處處地教孩子認識一些漢字,而無需強調(diào)一定要認識多少個漢字。養(yǎng)成良好的閱讀習慣,喜歡讀書,博覽群書不僅促進語文學習,而且能夠促進學生的成長。
如何讓孩子喜歡上閱讀,陳小文老師認為,親子閱讀是最為有效的方法。和孩子一起選書、確定閱讀時間,逐步幫助孩子建立起自己的圖書館。如何建屬于孩子的圖書館?陳老師還提供了具體的方法,如可以和孩子一起策劃選址,和孩子一起購書,讓孩子自己整理書架,與孩子一起制定《圖書館開放須知》,張貼在家中醒目位置。開放須知可以包括開放時間、理書時間、讀書心情卡等。
陳老師特別提醒,親子閱讀千萬別搞成上課。閱讀時,家長請耐心聽完孩子的提問,盡量用清晰、淺顯的語句為孩子解答。當親子閱讀接近尾聲時,留出一小段時間和孩子探討故事內(nèi)容,聽聽他的感受,留些有趣的問題,讓他對第二天的閱讀時間有著一份憧憬。
【行為準備篇】通過游戲故事訓練孩子注意力
進入小學后,不少家長會抱怨“我的孩子愛走神”。注意力的提升,受到孩子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發(fā)育、學習興趣和行為習慣等多方面的制約,同時,適當注意力的訓練也是必需的。在此,陳小文老師教家長幾招提升注意力的小秘訣。
如每天堅持陪孩子做些簡單的體育運動,如踢毽子、跳繩等,用活動讓孩子適應將要到來的35分鐘課堂學習。建立明確的生活常規(guī),幫助孩子適應并遵守常規(guī)。當孩子違反時,請溫和而堅定地提醒孩子“你應該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?然后做什么?”幫助孩子把活動和任務分成小部分,在一段時間內(nèi)集中干一件事。
此外,陳老師還建議,可以通過游戲,講故事,訓練孩子的注意力。比如,“我說了什么? ”日常交談中,讓孩子說出你剛才說的話。 “故事里有……”在聽完一個有趣的故事后,讓孩子說說看故事里的人物、關系和主要的情節(jié)、關鍵詞和信息。做一些視覺注意力游戲:“找不同”、“走迷宮”、“連連看”等很多相關的游戲書籍,當你和孩子一起游戲時,他們的興致會很高。
【心理準備篇】讓孩子喜歡上新學校
孩子在上小學后對新的環(huán)境有一個適應的階段,孩子一開始會充滿好奇,在學校中可能會學習新的規(guī)范、認識新的朋友、學習新的知識,這些內(nèi)容對于一個6歲的孩子來說很多很豐富。對此,陳鶴琴小學專職心理老師沈聞佳建議,家長們請相信,孩子是有能力度過的,但這一份能力也是需要父母幫助孩子,讓孩子感覺到信心。
如何讓孩子喜歡上新學校,消除內(nèi)心的陌生感?沈老師提供了幾個小方法,比如和孩子一起參觀將要就讀的小學。參觀時,可以比較和幼兒園的不同,圖書館、專用教室、高大的籃球架、塑膠跑道等都會給孩子帶來視覺和心靈上的沖擊,讓他坐到學生的座位上體會長大的自豪感。“別忘了,這時你一定要用贊許、欣慰、鼓勵的眼神注視他。 ”
除此之外,沈老師還建議,平時家長也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觀看學校孩子上學和放學的情景,重點是讓孩子感受與幼兒園不同的生活節(jié)奏及成長感。如果幼兒園組織孩子參觀小學,更要讓孩子細心觀察,回家后讓孩子聊聊參觀后的感受,了解孩子對于學校和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的情感與認知。
【面談準備篇】通過游戲觀察孩子行為習慣
實驗學校小學部將舉行新生報名咨詢活動,目前,學校網(wǎng)站已可下載報名登記表。 “我們已經(jīng)收到不少年輕家長的報名信息,除了填寫報名表外,他們還會將孩子參加社會培訓機構的情況補充發(fā)至學校的公共郵箱。 ”該校王洪偉校長告訴記者,例如孩子參加過的英語培訓、思維訓練、拼音認讀等情況。
但實際上,王校長個人對學齡前兒童學英語持有異議,該校從1997年就開始會同華東師大的一批專家,進行雙語教研實驗研究,研究證明在孩子在學齡前沒有必要進行外語語言的強化訓練,“我們更關注學前階段培養(yǎng)孩子的興趣、伙伴的交往,以及生活和學習習慣等。 ”
據(jù)王校長介紹,往年的面談,他們都會請孩子帶好自己喜歡的東西來學校展示,看他是否會和伙伴分享,是否會大家協(xié)商一起玩,是否會向大家介紹這件物品,這些細節(jié)都很能說明問題。
“我們不做個別面談,主要還是在集體活動中觀察孩子的行為習慣。 ”該校副校長湯國平介紹,例如老師們會帶著孩子一起到操場上,一起唱歌跳舞,“在室外活動,就能看出這些孩子是否張弛有度,有些孩子放得開也收得攏,可有些孩子一做游戲就如同脫韁的野馬,一個口令下去,人都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。 ”湯校長說。